比較彌撒聖祭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A Triple Comparison

什麼是彌撒?
彌撒中是奉獻什麼?

誰做彌撒?
為什麼要奉獻彌撒?

什麼是彌撒?

傳統教會教理 馬丁路德對彌撒的看法 天主教會中的新潮彌撒

彌撒聖祭(傳統教會教理)

彌撒聖祭是吾主耶穌建立的祭禮,它是加爾瓦略山祭獻的重演。在彌撒中神父代表耶穌重新將他的受難奉獻給在天主父。

v      彌撒重點在於耶穌基督的苦難,流盡寶血而死。彌撒必須在一祭臺上奉獻。至少需要一塊祭石(一般是大理石),在這上面應有為主流血致命者的聖髓。為了使人想起加爾瓦略山,祭臺上需要放苦像。同時從彌撒開始到結束,必須劃許多十字聖號提醒人們想起十字架上的祭獻。

v      在傳統拉丁彌撒中,為了表達這祭獻的至高無上,在奉獻經文中用純潔、神聖、無沾的犧牲品來表達。

v      傳統彌撒為了更好地表達這一奧跡,一直用神聖的拉丁文。

馬丁路德認為救贖來自對神的信仰,他否認彌撒聖祭的價值,對他來說,彌撒不過是讚美神,對神感恩的一種活動,而肯定不是至高無上的祭獻,也不是加爾瓦略山的重現,從而得到救恩。

彌撒不過是一種禮儀,其次是聖餐。

關於提醒耶穌受難的物都刪去。桌子代替祭臺,其他如祭臺石,致命者的聖髓都已除掉。他強調耶穌已為我們付出了代價。

v      他們廢除了彌撒中的奉獻部份。它是彌撒聖祭中最主要目的。

v      同樣也廢除了序文中的主要一部份,僅保留耶穌最後晚餐的一段。為了強調彌撒的歷史,在成聖體中加了一項「為大家而犧牲,但卻刪去了信德的奧跡和為許多(故為全體)。

v      路德認為在奉獻聖體、聖血前後的經文是必要的。」

v      彌撒不再用拉丁文,他說「為了恭敬聖體首先要人們著重信仰,更適合地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來瞭解神對人類的諾言。

v      彌撒或稱為基督後晚餐是一群天主教友聚合在一起,有一位司鐸主持舉行主的紀念慶典。為這個理由,耶穌的許諾已最高地應用在教會中的群眾的聚會中瑪竇福章(18.20)記載因為哪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這是新潮彌撒的基本要理)

v      他們強調彌撒是紀念耶穌的最後晚餐是社團的俯,是聚餐,是巴斯卦奧跡。

v      他們著重復活,全球的救贖,在絕大部分教堂的祭臺已由桌子替代,也不安放致命者的聖髓。取消了很多劃十字聖號,在很多祭臺上苦像已消失。

v      奉獻經文在大大簡化,表達彌撒是至高無上的祭獻已經取消或減少。在奉獻經中的向天主聖三誦以及最後降福前的向天主聖三誦都已刪去(有一段時間有人否定彌撒是祭獻時曾加上這些經文,為什麼現在又去掉?)

v      他們堅持聖體的建立是記事性或歷史性的面貌

v      用各國的本國語言來代替拉丁文。

彌撒中是奉獻什麼?

教会教理 马丁路德对弥撒的看法 天主教会中的新潮弥撒

v      弥撒既然是加尔瓦略山祭献的重现,它要求与加尔瓦略山同一的司祭所主礼,同一祭品,即吾主耶稣,真实地实在地存在。

v      在耶稣圣体中,吾主耶稣整个的全部的圣体圣血,灵魂及天主性隐藏在面饼形象中。

v      为了表达耶稣的真正存在,要求司铎单膝跪下礼达心次之多。

v      弥撒中圣器(圣爵,放圣体的容器等)必须内部镀金。

v      神父在成圣体后必须保持姆指和食指在一起以保护圣体的颗料,一直到教友领圣体,神父念感恩经后。

v     只有神父和六品才能送圣体,教友必须跪着口领圣体,辅祭者必须用一金属盘托着收集经常从圣体中掉下的颗料。圣体栏杆需用布遮着。

 

v     当圣体掉落在地司铎必须拾起,并且用水和圣布擦洗圣体掉落之处。

v      弥撒已减低为单纯的纪念礼节,不再需要牺牲者本质上的存在,保留饼的实质,结果路德的弟子,一位竭力反对钦崇圣体的美拉查顿说耶稣建立圣体是为着纪念他的受难,因此钦崇圣体是偶像崇拜。

 

v      其结果耶稣教逐步取消了下跪礼,同时站着手领圣体并喝圣血,由于喝圣血理加强了否定整个耶稣在圣体中(圣体、圣血)不能分离的道理。”

v      彌撒已作為紀念禮儀,耶穌基督的存在已變成「你們中……,我在你們中間。」他們堅持耶穌基督存在於社區中,存在於天主的子民中間。

v      在整個彌撒中只有極少的下跪禮。

v      任何容器包括瓷器,玻璃器等等都可作為聖爵聖體杯用。

v      任何人都可送聖體,不管是晉鐸或未晉鐸者,男或女都可以,手領聖體並且站著。沒有聖體欄杆,即使有也拆除。

v     對於留在教友手中的聖體顆粒,或掉在地上的,都不加以處理。

誰做彌撒?

傳統教會教理 馬丁路德對彌撒的看法 天主教會中的新潮彌撒

v      天主教教父規定只有教會中的司鐸,他們有來自宗徒經各個世紀沿襲下來的神品權,才能祝聖麵餅和酒成為耶穌的聖體寶血。

v      彌撒是與加爾略山的同一祭獻,所以需要同一司祭–耶穌自己,現在的神父們是耶穌親自挑選,通過神品權,來作耶穌的代表,享有祭獻的權利。教會是由偉教士和非傳教士所組成。

 

彌撒慶典證明﹕

v      默念奉獻經文,表示此奉獻是由以個人的神品權所奉獻,並非因著大家的名義。

v      神父在念完成聖體經文後,立即下跪,然而再舉揚聖體聖血,這說明在舉揚聖體聖血前已成聖體。

v      不管神父是個別或在集體前做彌撒,都有無限價值。

v      在祭臺上聖龕內的耶穌真正存在,表示已晉鐸過的神父的神品權。

神父面對聖龕,背向教友,說明他不過是耶穌的代表,耶穌手中的工具而已。

路德在1520年所寫的一封給尊貴的基督徒的公開信中說有人把教宗主教神父修士們稱為「超性階層」,而王子公爵、藝術和農民則為「世俗階層」,這是別有用心的,這有點說謊或偽善,但沒有人為此懼怕。我們認為所有基督徒都是超性的,沒有多大區別,不過職稱不同而已。我們是一個身體,當然每人有自己的工作,但都是彼此服務的。因為我們是領受同一聖洗,信仰同一聖經,所以我們都是同一團體的基督徒,通過聖洗,我們都已祝聖或成為司祭。彼得曾說「你們是尊貴的司祭,一個司祭的王國。若我們沒有比教宗主教更高級的祝聖,那麼主教教宗又怎能祝聖司鐸,那麼任何人也不能做彌撒,講道或赦罪了。」

 

v      所以當主教在做祭獻時,他也同樣站在眾人面前,好像很有權似的,但他可以命令團體中任何一位來為大家祭獻,這好像一位國王有十個兒子,他可以選定任何一個來繼承王們管理國家,但其它九位也都是皇族,也同樣有權利。

v      由於現有的長上既和我們領受同一聖洗,和我們又有同一信念,讀同一本聖經,我們必須承認他們是司祭和主教,確認他們的司祭權和他們在基督團體中的地位。

v      任何人經過水洗都已自動祝聖成為神父、主教、教宗雖然他們並沒有在執行神職。

v     路德引出這些謬論,為了反對神職人員和一般信徒的區別。其結果他和他的弟子們都結婚了。

v      神父在彌撒中只作為這次集合的主持者,彌撒不過是經念禮節而已,為了主持禮節不一定需要有神品的司鐸(梵蒂岡曾公開同意在1988年6月30日,主日集會可以不需要司鐸。)

v      司鐸與平信徒之間的區別已大大減少,不信徒已參加讀經講道,奉獻餅酒和送聖體。

v      成聖體的經文由司鐸大聲說出,表示司鐸代表整個集體。

v      六品以下的神職都已取消

v      已結婚的六品完全可以執行司鐸的職權,現在晉升司鐸主要為服務社區而不是為奉獻彌撒的目的,這導致人們對神品權的錯誤認識。

v      成聖體經文後的立刻跪已取消,顯示耶穌不是真正的存在。

v      有些神父如沒有教友參與就不做彌撒。

v      很多教堂,聖體龕已從主祭臺拆遷,這減少人產對基督的尊敬以及對司鐸神權的尊敬。主席椅在很多教堂中代替了聖龕的位置。

v      一般情況,在神父以及修士修女已不穿會服。

v    許多神父修女已結婚。

為什麼要奉獻彌撒?

傳統教會教理 馬丁路德對彌撒的看法 天主教會中的新潮彌撒

奉献弥撒有以下的目的:

①钦崇天主②感谢天主的恩典③为我们的罪做补赎④求得到其它的恩宠。

v      弥撒主要的目的是光荣天主“我是主,你们的天主”“天主受享荣福于天,良人受享太平于地。”第一是钦崇朝拜天主。

v      弥撒也为拯救炼灵而用。“他们能因弥撒得到罪的赦免。”

v      超性生活是和现世、魔鬼、罪恶作一场斗争。为此我们需要依靠天主的恩宠来作战,这对每人而言,是决定天堂,地狱之战,例如我们常常要看轻现在的一切,热爱天主之物。

路德已将弥撒改为领受圣餐,他写道“弥撒不是人类奉献给神,而是神恩赐给人类。”因此过去认为弥撒是赎罪补赎或为追思亡者是错误的。

 

v      弥撒仍为感恩求恩,关于钦崇和赎罪这两个目的已严重地被干扰。

v      弥撒首先为天主子民所献,而不是钦崇天主。

v      弥撒面向教友。

v      在追思弥撒中,弥撒的真正意义已消失,好象每人都直升天堂。

v      极少提起炼狱。

v      关于地狱和死后审判的道理几乎已有二三十年未提及。

 

v     他们认为在超性生活中无任何敌人需战斗。

结论﹕他们已远离教会传统的信条同时极相似路德的端,许多誓反教徒也同意这点。例如坦司的罗杰修士。

 

回到主頁 | 信仰 | 禮儀 | 革命